後真相

post_truth
超級愛這本所以筆記滿多的。
 
————————————————————————————————-
  1.  其實「後真相 (Post-truth)」在2016年就已經進入牛津字典,代表「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川普應該是把這個概念帶往高峰的人物, 當政治人物大言不慚講一堆廢話練肖維,民眾又買單的時候,就完全展現了群眾對事實輕忽跟無謂的態度。 

  2. 後真相時代崛起後,「單一客觀真理」受到巨大的挑戰,或甚至已經不存在。人們開始只接受支持自己意識形態的事實,立場的重要性已經勝過真理事實了。

  3.  否認科學主義的崛起可以追溯到美國煙草公會大手筆雇用科學家,證明香菸不會致癌,混淆民眾。接下來則是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哈特蘭研究所宣稱全球暖化並非人類造成,政府和企業聯手掩蓋事實。

  4. 後真相其實有一部分來自人類的認知偏差,作者提到很多個有趣的實驗和效應來說明人類如何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像是重複效應、來源失憶症、逆火效應、達客效應。

  5. 傳統媒體沒落,新媒體/社群網路崛起,新聞來源更難追溯,假新聞越來越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關於「平衡報導」的論述,其實媒體所謂的平衡是「假平衡」。例如記者可以提供關於全球暖化是人為還是自然變遷的兩面報導,但其實事實只有一個(人為),當觀眾看了那麼多兩面報導時,還真的會以為自己不用為全球暖化負責。

  6.  但媒體從古至今就是以商業利益考量為出發點,觀眾自己也必須為自己選讀的資訊和來源負一點責任,有些高中已經開始訓練學生辨別資訊來源,在接受資訊的同時要停下來思考出處和其他不同立場的報導。(台灣的高中應該也有在做類似的課程)

  7. 後現代主義中「解構」的概念也成為右派濫用的工具,用來挑戰「科學也沒有絕對客觀的真理」,最後造成社會學家和科學家的大混戰,還有「索卡爾的騙局」。

  8. 雖然未來並不樂觀,但對抗後真相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捍衛真相和反擊,不要以為沒人會相信那些鬼扯的低能論述,因為真的很多人會買單。於此同時,時時反過來提醒自己有沒有懷疑/挑戰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發表迴響

Scroll to Top